• 新闻列表

数字媒体技术系

一、专业简介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自2009年开始招生,是内蒙古地区首家开设该专业的高校。为响应行业发展和岗位需求,专业于2014年启动校企合作模式,与北京安博大成教育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大连分公司开展专业共建。2016年,本专业入选学校首批应用型人才培养试点,开启了以“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为核心的改革路径。

随着国家对新媒体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大力扶持,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不断完善,主要突出数字技术与文化创意的深度融合。面向互联网应用、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互动娱乐、人工智能、文化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专业建设遵循“基础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专业竞赛→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技术应用与开发”的培养路径,逐步构建起“产教融合、赛教融合、技艺融合、创新驱动”的人才培养体系,注重锻造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设计开发能力和数字创新能力。近三年,本专业学生在多项权威专业赛事中斩获多项国家级和省市级奖项,而且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立足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全面发展,聚焦协同育人和协同创新,为服务内蒙古自治区媒体与文化产业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够在软件研发、游戏开发、影视传媒、动画制作、文化创意等相关领域从事技术开发、内容创作、传播运营和项目管理等工作,助力自治区媒体产业的持续创新与高质量发展。

依托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平台,学生将系统掌握数字内容创作方法及相关软件工具的应用与开发技术,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较强的学习能力,能够分析与解决复杂的工程问题,同时,注重学生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与国际视野的培养,强化综合素质的提升。通过深化校企合作与产学研融合育人机制,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地方经济与文化建设,推动人才培养与区域产业深度融合,着力打造“基础扎实、能力突出、善于创新、服务地方”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

三、师资力量

本专业教师在数字媒体技术和虚拟现实等领域取得显著科研成果,发表多篇论文,申请多项专利和软件著作权,不仅提升了专业的学术水平,也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本专业现有专业教师7人,其中副教授3人、讲师4人。

专任教师

职称

主讲课程

黄慧

副教授

视听语言、媒体创意与策划、智能传播学

贾胜颖

副教授

C语言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动态网站开发实践

胡萌

副教授

图形图像处理、数字文物与智能建模技术

董晓红

讲师

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数据可视化

向兵

讲师

计算机图形学、游戏引擎原理及应用、计算机视觉、混合现实游戏开发实践

闫文杰

讲师

图形交互界面设计、素描与数字绘画、角色动画设计与制作实践、数字动画与短片创作实践

杨贺

讲师

摄影技术

四、专业建设主要成就

近五年教师主持建设4门校级质量工程;主持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5项、省市级项目9项、校级项目8项、横向课题4项;发表论文15篇,其中CSCD期刊2篇、EI期刊2篇;获得校级课程思政大赛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规划训练项目国家级1项、省级1项;2位教师获校级课程思政大赛奖项。

1、科研成果

项目名称

项目类型

媒介融合背景下地市级主流媒体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新闻宣传研究

内蒙古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基于数字媒体人才培养的德育与美育协同发展的教学改革研究

内蒙古教育科学研究项目

虚拟现实技术在高校数字艺术教学中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高校计算机专业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路径探索与实践研究

基于SPOC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翻转课堂实践研究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创新创业教学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新工科背景下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策略研究

课程思政背景下红色资源融入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育人功能研究

校级项目

新媒体语境下呼伦贝尔形象宣传片与区域形象塑造研究

课程思政理念融入《数据结构》课程的教学模式研究

三维动画技术助推呼伦贝尔文化旅游创新发展实践研究

呼伦贝尔市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与推广研究

考试考务安排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遥感影像的草原火灾蔓延仿真系统研究与实现

基于校企合作的“影视创作工作室”模式下“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的培育

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

基于Unity3D的游戏开发课程师资培训

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Java课程群实践教学改革及培训

新工科视域下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影视类教师实践能力培养

地形可视化编辑工具

软件著作权

森林火灾灭火模拟软件

教材管理系统

就业信息管理系统

程序代码抄袭检测方法及设备

发明专利

2、课程建设

本专业目前有1门校级一流课程和3门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本专业开设的核心课程有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媒体创意与策划、计算机图形学、动态网站开发实践、深度学习基础及应用、游戏引擎原理及应用、影视特效与合成实践、三维动画技术、混合现实游戏开发实践等。

专业课程体系如下图所示:

五、学生发展

本专业学生积极参与地方经济和文化建设,通过校企合作和产学研一体化,推动与区域产业的深度融合。专业致力于培养在软件研发、游戏开发、动画制作、影视创作等领域的应用型人才,学生多在内蒙古、辽宁、山东、杭州、北京等地就业,为区域发展贡献了力量。

本专业高度重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积极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依托学科竞赛和工作室,鼓励学生参加专业实训、作品创作以及各类综合性和创新性活动,增强动手操作能力。学生获得近50项国家级、近70项省部级奖项,还获得了1个国家级和1个自治区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通过这些实践和竞赛活动,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持续提升,展现了卓越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潜力。

本专业历年学生人数统计:

年份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学生数

34

24

20

20

34

132

100

79

100

41

年份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2024

2025

2026

2027

2028

学生数

50

81

49

79

80

90





本专业学生参加学科竞赛部分获奖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