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前身为计算机学院,坐落于呼伦贝尔学院东山校区,计算机学院始建于1993年,由原海拉尔师专、呼伦贝尔管理干部学院、呼伦贝尔教育学院、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呼盟分校四校计算机教学部门合并而成,2004年原内蒙古工程技术学校计算机教学部并入。招收学生层次为专科生,2003年呼伦贝尔学院晋升本科院校,当年计算机学院开始招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学生,是学校首批升本院系之一,2023年5月,原传媒学院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并入计算机学院,计算机学院更名为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拥有一支59人的教师队伍。其中,专任教师48人,专任教师博硕占比为100%,双师双能型教师28人,教授9人,博士4人,在读博士4人,与中软国际、北京华晟、安博集团等企业专业共建,企业兼职教师12人。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软件工程系、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系、网络工程系、数字媒体技术系、公共计算机教学部和实验实训中心。现有5个本科专业,即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网络工程专业、软件工程专业、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2025年新增人工智能专业。积极开展与企业专业共建,其中网络工程专业与北京华晟在云计算方向上开展校企合作,软件工程专业与中软国际在国际软件服务外包方向开展校企合作,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与安博集团在服务外包方向校企合作。
近五年,学院在各类学科竞赛中取得了显著成就,获蓝桥杯全国软件及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自治区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1项;获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国家级三等奖3项,省级一等奖5项、二等奖27项、三等奖83项及优秀奖19项;获ACM-ICPC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铜奖1项;全国高校计算机能力挑战赛中,荣获国家级二等奖2项、三等奖7项、优秀奖1项,以及省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9项;全国大学生数字媒体科技作品及创意竞赛中,荣获国家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12项,以及内蒙古省赛一等奖5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5项;获华为ICT大赛省级二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荣获动画类省赛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全国大学生计算机技能应用大赛中,荣获省赛二等奖1项;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中荣获省级一等奖1项。
近五年,学院成功获批了30项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学规划项目,3项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高校科研项目,1项内蒙古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项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项目,1项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内蒙古科技协会科普项目;获批呼伦贝尔市科技计划项目1项、社科基金项目1项。学院教师主持横向课题研究21项,累计获得项目经费超过100万元。创新创业教育方面,获批4项自治区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学院荣获1项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以及20余项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的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教材建设方面,学院教师主编或参编了10部教材。学术成果方面,发表29篇SCI等高质量学术论文和99篇省级论文,申请并获得了45项软件著作权和5项专利。教学资源建设方面,学院建有3门自治区级在线课程、2个自治区级教学团队、3门自治区级一流课程,并获批1个自治区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和2个校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在教研项目上,获批校级第七、八、九届教研课题20余项。在教学成果方面,学院荣获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自治区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1项,以及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能力大赛“本科组”二等奖1项和三等奖1项。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是全国信息技术新工科产学研联盟会员单位、全国高校大数据教育联盟成员单位、呼伦贝尔市大数据应用技术联盟发起单位。学院建设有自治区级计算机实验示范中心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治区级一流专业,共建有自治区级口岸经济产业学院和校级大数据现代产业学院;拥有人工智能、综合布线、华为网络工程、嵌入式系统、软件开发测试等22个实验室以及信息安全云实验系统、大数据实验教学系统和希冀专业课程一体化支撑系统,为学院各专业教学提供实验平台支撑,借助PTA程序设计类实验辅助教学平台实现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在中软国际、北京华晟、大连安博、内蒙古盛世嘉业、呼伦贝尔天拓网络等企业设有实习基地。毕业生主要集中在信息产业比较发达的北京、上海、南京、呼和浩特等城市,近五年,毕业生逐步进入行业有影响的大公司就业,如小米公司、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绿盟科技、中软国际等。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按照学校加快推进转型发展以及产业学院建设要求,以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和提升服务地方能力为目标,以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为重点,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科专业内涵建设为龙头,加强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建设,改革实践教学模式,创新实践教学新思路,按照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要求,构建知识、技术和实践于一体的教学环境,培养具备“优品德、强能力、能创新、留得住、下得去”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数据截至2025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