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03日 发布部门: 点击:

实验教学中心概况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始建于1993年,是以培养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集实验教学、科研实践、社会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实验教学平台。实验中心经过30年的发展与建设,实验室设施完善,拥有先进的计算机设备和丰富的实验教学资源,包括高性能服务器、网络设备、存储设备等。目前,实验实训中心共22个实验、实训室,1个智慧教室,1个数据中心,总使用面积3273平方米,实验设备总值1400余万元。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秉承“以学生为本,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理念,致力于培养具有高素质、创新型、实践型的计算机人才,2016年获批为“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实行校、院两级管理,现有专、兼职实验技术员8人。中心各实验室承担计算机学院专业课实验、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实习、实训等任务,同时还承担呼伦贝尔学院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与实践任务。

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以创新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和提升服务地方能力为目标,以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为重点,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构建课内实验、课程实训、专业实习、毕业设计、社会实践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实践教学模式,创新实践教学新思路,按照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要求,根据生产、服务的真实技术和流程构建知识教育体系、技术技能训练体系和实验实训实习环境,致力于标准化校内实习工厂建设,实现厂校结合、产教融合、校企、校地合作、互惠互利的双赢模式。

实验教学开展

中心开设了涵盖计算机科学各个领域的实验课程,课程内容结合计算机科学发展趋势和人才培养需求,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根据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调整教学计划,加强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结合,夯实课内基础实验,不断探索实践教学改革,提高实践教学比例,加强实践教学质量监控、评价和保障体系建设。根据实验课程性质与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设置不同类型的实验项目,逐步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及创新型实验比例。

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不断加大课程改革力度,增加实验学时,所有含实验的课程均在实验、实训室授课,讲、学、练一体化、项目式教学,强调规范化的代码训练;积极推进混合式教学改革,强力推进产学合作协同育人;中心在计算机科学实验教学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探索“赛课结合、以赛代训”,打通课内课外,以赛促课,最终实现“赛课结合”。学生在各种计算机竞赛和科技创新活动中屡获佳绩,如全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ACM/ICPC等知名赛事。同时,中心还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如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科研项目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培养竞争意识;开展多种形式的第二课堂活动,组建航模、无人机、3D打印、机器人、智能硬件等兴趣小组。

不断改革实验考核方式,使学生在掌握了基础理论、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凡是能动手操作的课程均采用实践操作的方式考试,软件类课程以上机考试和项目开发及答辩为主要形式;硬件和网络专业结课考试也均采用适当的方式。除了理论课程以外,基本能够实现三分理论,七分实践。

实验教学中心数智化建设

全面开展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教学与管理数智化建设,综合利用学院数字化平台进行实践教学管理,开展实践教学,提高了中心的管理水平与工作效率,提升了任课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得到锻炼与提高。依托规范的管理流程和制度,运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借助第三方云教室管理系统对10余个机房进行集中管理、远程运维,提升运维管理水平。

为了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学院建立独立运行的数据中心,为私有云建设以及为信息安全、大数据、人工智能、软件测试等实验平台运行提供硬件基础设施保障,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数字化建设提供坚实系统平台基础。依托学院门户网站与学院私有云平台,整合利用第三方实验教学平台如西普信息安全实验平台、希冀教学实验平台和大数据实验平台,支撑了Java程序设计、计算机基础等自治区级线上线下混合一流课程建设;支撑计算机网络安全校级一流仿真课程建设和C语言程序设计校级线上线下混合课程建设;Linux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安全、Spark大数据技术、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Java程序设计等课程已经在云端开展实验教学和考核。

实习、实训

不断探索按照企业标准,规划建设软件、硬件、网络实验、实训中心,探索适应转型发展的实训、实习、实践教学模式。使实训基地建设走上良性循环轨道。以校内基地建设为基础和核心,以校外基地建设为辅助与扩展,将校外基地的模式、项目、师资、就业渠道与校内基地生源、管理进行优势互补严格按照人才培养方案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实习、实训。

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组织结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