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度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数字媒体科技作品及创意竞赛获奖作品展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06日 发布部门: 点击:

1、自在身形

  本作品是一部以“身材焦虑与自我接纳”为主题的三维动画短片。故事围绕一位阳光开朗的女孩展开,她在当下盛行的“畸形美”潮流影响下,逐渐陷入对自身外貌和身材的不安与焦虑之中。随着焦虑的加深,她一度迷失自我,甚至险些付出生命的代价。最终,在经历心理的挣扎与觉醒后,女孩领悟到:每个人的身体都是独一无二的,真正的美来自自信与自我认同,而非外界固化的标准。作品旨在通过视觉艺术的形式,引发观众对“畸形审美”的反思,倡导正确的价值观与健康的审美理念。

  在技术实现方面,本作品采用专业的三维动画制作流程完成。使用 Maya 进行人物的基础建模、骨骼绑定与动画设计;在 ZBrush 中对角色模型进行高精度雕刻,添加丰富的细节与表面纹理;通过 TopoGun 完成低模拓扑优化,在 RizomUV 中合理展开UV,确保纹理精度与贴图质量;随后利用 Marmoset Toolbag 进行法线、AO等贴图烘焙,并在 Substance Painter 中完成PBR材质绘制。PBR(基于物理的渲染)流程使得作品在光照、质感表现上更加真实自然。整个创作过程注重艺术表现与技术实现的融合,力求以细腻的画面与真挚的情感,传递出“接纳自我,拥抱真实”的主题精神。

2、那达慕

  本作品以内蒙古第35届草原那达慕为原型,旨在通过“数字化复活那达慕文化”,构建一个融合传统与现代的虚拟文化体验系统。传统那达慕作为蒙古族最具代表性的节庆活动,承载着民族精神与文化记忆,但其受地域与时间限制,往往只有草原地区的民众才能亲身参与,且活动多集中于夏秋季,难以实现持续性传播。随着年轻一代生活方式的转变,那达慕文化的传承面临一定的困境。为此,本作品以数字化技术为核心驱动力,致力于让那达慕文化“突破草原、走向世界”,实现随时随地可参与、可交互的沉浸式体验。

  在设计与实现方面,系统以那达慕节庆中的“男儿三艺”(赛马、射箭、摔跤)为核心内容,融合蒙古族传统民俗场景与辽阔壮美的草原自然景观,构建真实而富有民族特色的虚拟空间。通过三维建模、交互设计与虚拟仿真技术的结合,用户不仅可以在虚拟环境中观赏赛事、了解民俗,还能以互动方式亲身体验那达慕的竞技与文化氛围。作品旨在探索民族传统文化在数字时代的创新表达与传承路径,推动那达慕文化从地域性节庆走向全民共享的数字化体验,展现“文化传承+科技创新”的融合魅力。

3、呼伦贝尔牛角雕

  呼伦贝尔牛角雕刻是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和鲜明的地方艺术特色。该技艺起源于清代,由訾姓满族武官创立,历经三代传承,至今依然焕发着独特的艺术生命力。呼伦贝尔牛角雕以生活在高寒草原地区的蒙古牛犄角为原料,这里的牛角油脂丰富、光泽细腻、角质坚韧,且纹理自然多变,是极佳的雕刻素材。

  牛角雕刻工艺复杂精细,制作需经选型、裁切、打磨、抛光、粘接等十余道工序,其中“热加工”技艺尤为关键。通过加热可使牛角变薄、呈半透明状态,并散发出自然的油性光泽,展现出独特的艺术质感。工匠还会在连接与镶嵌过程中进行二次创作,使作品兼具结构美与工艺美。

  在艺术表现上,呼伦贝尔牛角雕以立体雕刻和平面浮雕为主要形式,题材取自蒙元时期的历史与文化元素,如战争场景、游牧生活、民族体育、宗教信仰等,生动再现北方游牧民族的历史风貌与精神世界。作品类型涵盖大型组雕、圆雕摆饰、浮雕壁挂及饰品等多个类别,既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又体现了民族手工艺的传承与创新精神。




作品链接:2025年度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数字媒体科技作品及创意竞赛获奖作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