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优化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软件工程系于2025年4月16日在东山C221机房召开人才培养方案师生讨论会暨期中教学反馈座谈会,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实施及职业发展需求等内容展开深入讨论。软件工程系教师代表、中软国际教师代表及各年级学生代表参会。
一、聚焦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
会议开始由软件工程系主任庄新妍老师系统解读了软件工程专业“优品德、强能力、能创新、留得住、下得去”的核心培养目标,强调毕业生需在毕业5年后胜任项目管理、架构设计等岗位,具备综合素养及持续发展能力。针对11项毕业要求,与会师生重点探讨了“工程知识”、“问题分析”、“设计开发”等核心能力的培养现状。学生代表普遍认为,核心课程如《数据结构》、《软件工程》、《Java程序设计》对专业学习能力提升帮助显著,教师代表提出部分课程内容需加快更新节奏,以匹配行业对AI、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需求。
二、课程设置与教学实施
会议上学生反馈《软件项目管理》《数据库原理》等课程实现产学研结合,建议引入产线级真实项目案例库并延长项目周期。职业发展方面,希望聚焦全栈开发能力与项目经验。企业教师代表回应,校方将与企业共建"案例教学-项目小组-在线工坊"体系,并推进实习全程指导。
三、直面学业困难,共商帮扶举措
座谈会上,学生坦诚分享了在校期间的学业挑战,如编程基础薄弱、数学课程难度大等问题。针对“第二课堂”与学科竞赛,学生期待更多创新创业指导,并建议建立竞赛成果与学分挂钩的激励机制。

四、总结
庄新妍主任强调将依托校企合作优化课程体系,加强项目驱动与案例教学。合作企业将推进实习工作与联合实验室建设,助力学生对接行业需求。软件工程系将持续关注AI与大数据技术发展,培养实践与创新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座谈会搭建了师生沟通桥梁,为人才培养优化提供参考。学院将以问题为导向,聚焦学生发展,打造技术前沿、产业对接的一流软件工程专业。